SEGA

出自索尼克百科
(重新導向自SEGA
本文講述的是現實中的事物
本文中的內容均關於現實中的人物、公司或是物品,與刺蝟索尼克系列世界中的內容並無聯繫。
日本 SEGA Logo

SEGA(Sega Games Co., Ltd. 株式會社セガ)是一家日本跨國視頻遊戲軟件和硬件公司,曾是一家家用電腦和遊戲機製造商,總部位於日本東京。該公司在街機和家用遊戲機上都取得過成功,但在2001年時,SEGA正式退出了消費級遊戲機業務,專注於軟件開發。

SEGA的日本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品川區;SEGA歐洲分部,SEGA歐洲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倫敦布倫特福德地區;SEGA北美分部,SEGA美國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市,於2015年從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搬到此處。2000年11月1日,SEGA將其公司從 "Sega Enterprises, Ltd." 更名為 "SEGA Corporation" 。

截至2012年7月1日,由於經濟壓力,SEGA澳大利亞和除英國以外的所有其他歐洲業務已關閉。然而,SEGA澳大利亞的所有員工成立了一家名為 Five-Star Games 的公司,負責在澳大利亞的產品銷售業務,該公司仍位於新南威爾斯州的悉尼。

SEGA及其子工作室以其銷售的數百萬份遊戲而聞名,其中包括《刺蝟索尼克》系列[1]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起源 (1945–1989)[編輯 | 編輯原始碼]

SEGA成立於1940年,當時名為Standard Games(後改名為Service Games),總部位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Honolulu, Hawaii[2] 。其創始人包括Marty Bromely、Irving Bromberg和James Humpert[3],旨在為駐紮在軍事基地的美國士兵提供投幣式遊戲娛樂。1951年,Bromely建議公司遷往日本東京,於1952年5月註冊成立了「Service Games of Japan」。

1954年,另一位美國商人David Rosen搬到東京,並在日本成立了Rosen Enterprises公司,致力於出口藝術品。在該公司進口投幣式快照機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熱門產品:這些機器在日本非常受歡迎。隨着生意的蓬勃發展,Rosen Enterprises開始進口投幣式電動機械遊戲。

1965年,Rosen Enterprises和Service Games合併成立了Sega Enterprises。僅僅一年之內,新公司推出了一款潛艇模擬遊戲,名為Periscope[4],這款遊戲迅速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的爆款。

1969年,Gulf+Western收購了SEGA,並允許Rosen繼續擔任SEGA部門的CEO。在Rosen的領導下,SEGA繼續增長和繁榮。1976年,他們推出了一款大屏幕電視,名為Sega-Vision(勿與其便攜式媒體播放器Sega Vision混淆)。

在電子遊戲街機方面,SEGA以《Zaxxon》和《Hang-On》等遊戲而聞名,前者是第一款採用軸測投影(axonometric projection)的遊戲,後者是世界上第一款全身體驗的電子遊戲。

The SG-1000.

1982年,SEGA的營收達到了2.14億美元。1983年,[2] SEGA發佈了其第一款視頻遊戲機SG-1000、第一款3D街機遊戲 SubRoc-3D(採用特殊的潛望鏡觀看器將不同圖像分別傳送到每隻眼睛)和第一款激光光盤街機遊戲Astron Belt

同年,SEGA成為遊戲業崩潰(video game crash)的受害者之一。由於資金流失,Gulf+Western將SEGA在美國的資產賣給了著名的彈球機製造商巴利製造公司(Bally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自董事長查爾斯·布魯霍恩去世後,Gulf+Western一直在尋找出售SEGA的機會。布魯霍恩的繼任者,派拉蒙影業高管馬丁·S·戴維斯優先考慮盈利更高的部門,例如前述的製片廠。[5] 在此背景下,Rosen和日本商人中山隼雄領導的一組投資者以3,800萬美元收購了SEGA的日本資產。中山隼雄是一家街機遊戲分銷公司Esco Boueki(Esco Trading)的日本商人,[6] 該公司於1979年被Rosen收購。中山成為SEGA的新任CEO,而羅森則成為SEGA美國分公司的負責人。

1984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日本企業集團 CSK收購了SEGA,並將其更名為SEGA Enterprises Ltd.,並將其總部設在日本,兩年後,1986年,SEGA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David Rosen的朋友,CSK的董事長大川功,成為SEGA的董事長。1986年,SEGA美國準備利用美國市場復甦的機會。

在此基礎上,SEGA還推出了Sega Master System,並且發佈了第一款Alex Kidd遊戲,該角色被認為是SEGA的非官方吉祥物,直到1991年被刺蝟索尼克接替。雖然Master System在技術上優於NES,但由於任天堂的高度攻擊策略和Tonka在美國的無效營銷,它未能在北美和日本佔據市場份額。然而,它在歐洲和巴西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直到SEGA分別於1996年和2000年停止在歐洲和巴西銷售。

作為主要的遊戲主機製造商 (1989–2001)[編輯 | 編輯原始碼]

Sega Mega Drive[編輯 | 編輯原始碼]

The Sega Mega Drive.

隨着Sega Mega Drive的推出,由於法律原因在美國被稱為「Sega Genesis」,SEGA美國推出了一項反任天堂的宣傳活動,以保持對新一代遊戲市場的發展勢頭,口號為「Genesis does what Nintendon't」。這一策略最初由SEGA美國的總裁米高·卡茨(Michael Katz)實施。[7] 當任天堂在1991年推出其超級任天堂娛樂系統時,SEGA將其口號改為「Welcome to the next level」。

The Sega CD.

在同一年,美國SEGA的領導層從米高·卡茨轉移到湯姆·卡林斯基(Tom Kalinske)手中,他進一步升級了正在形成的「主機之爭」。為了預防超級任天堂的發佈,SEGA推出了一款新的遊戲和吉祥物索尼克小子,從而重新塑造了其品牌形象。索尼克小子以他的時尚和態度作為市場營銷亮點,被宣傳為比任天堂吉祥物瑪利歐更加「酷」。這個轉變導致了SEGA在北美市場的更廣泛成功,並在短時間內將其市場份額推高到了65%。與此同時,經過多次延遲,SEGA推出了性能一般的Sega CD作為附加功能,允許遊戲使用CD-ROM格式進行額外存儲,使開發人員能夠製作更長、更複雜的遊戲,其中最受歡迎的是SEGA自己的《索尼克CD》。同時,刺蝟索尼克2也在此時發佈,成為SEGA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遊戲,截至2006年6月已售出600萬份。

同年,美國SEGA的領導層從米高·卡茨轉移到湯姆·卡林斯基手中,他進一步升級了正在形成的「主機戰爭(console war)」。[8] 為了預防超級任天堂的發佈,SEGA推出了一款新的遊戲和吉祥物索尼克,從而重新塑造了其品牌形象。索尼克以他的時尚和態度作為市場營銷亮點,被宣傳為比任天堂吉祥物瑪利歐更加「酷」。這個轉變導致了SEGA在北美市場的更廣泛成功,並在短時間內將其市場份額推高到了65%。與此同時,經過多次延遲,SEGA推出了性能一般的Sega CD作為附加功能,允許遊戲使用CD-ROM格式進行額外存儲,使開發人員能夠製作更長、更複雜的遊戲,其中最受歡迎的是SEGA自己的《索尼克小子CD》。同時,刺蝟索尼克2也在此時發佈,成為SEGA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遊戲,[9]截至2006年6月已售出600萬份。[9]

儘管在街機遊戲市場上有着巨大的進展,但SEGA在家用遊戲機市場上的份額在1994年暴跌至35%。同年,為了將Mega Drive/Genesis升級到更高級別的系統標準,SEGA發佈了Sega 32X。雖然最初銷售情況良好,但由於缺乏軟件支持以及人們對即將到來的Sega Saturn和索尼PlayStation的期待過高,[10] Sega 32X在一年內就已經降價處理。[11] 此外,SEGA還在1994年推出了Sega Channel,這是一項訂閱遊戲服務,通過與Time-Warner Cable或TCI合作的當地有線電視公司提供。訂閱用戶收到一個特殊的遊戲卡帶適配器,連接到有線電視接口。在其巔峰時期,Sega Channel擁有約250,000名訂閱用戶。[12]

SEGA VS Accolade[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992年,SEGA在《Sega v. Accolade》一案中敗訴,該案涉及獨立生產的Sega Mega Drive遊戲軟件。Accolade公司複製了少量SEGA的代碼以實現與Mega Drive平台的兼容性。判決案例為版權不涵蓋軟件中系統需要存在的非表現性內容。[13] 該案起因於遊戲機市場的性質。硬件公司經常以或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其系統,並依靠其他收入來源,例如此案中的遊戲許可。SEGA試圖「鎖定」遊戲公司,以使它們無法製作Mega Drive/Genesis遊戲,除非它們向SEGA支付費用(其競爭對手過去也這樣做)。他們的策略是使硬件拒絕任何不包含SEGA商標的遊戲卡帶。如果未經許可的公司在其遊戲中包含此商標,SEGA可以起訴該公司侵犯商標。儘管SEGA在這起訴訟中敗訴,但後來所有的SEGA系統似乎都採用了類似的硬件要求。

SEGA土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The first model of the Sega Saturn.

1995年5月11日,SEGA在美國市場發佈了SEGA土星(Sega Saturn) (附帶Virtua Fighter),該遊戲機使用了32位處理器,早於PlayStation和Nintendo 64。然而,在西方市場(包括傳統的歐洲市場)的銷售不佳導致該遊戲機被放棄。[14]其中一些著名的遊戲包括幾個僅在日本市場推出的遊戲,例如《閃亮銀槍(Radiant Silvergun)》和《櫻花大戰(Sakura Taisen)》,涉及格鬥遊戲如《Last Bronx》,固定槍式射擊遊戲如《鐵甲飛龍(Panzer Dragoon )》和《死亡之屋(The House of the Dead )》,以及一些備受讚譽的角色扮演遊戲,例如《鐵甲飛龍 RPG(Panzer Dragoon Saga)》、《格蘭蒂亞(Grandia)》和《光明力量III(Shining Force 3 )》。

1997年,SEGA與萬代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合併,但後來取消了合併,稱之為兩家公司之間的「文化差異」。[15] 同年,娛樂中心GameWorks成立,以及如今已經關閉的SEGA世界主題公園( Sega World theme park)也開業了。

Dreamcast[編輯 | 編輯原始碼]

The Dreamcast.

1999年9月(日期1999月9日在美國的宣傳中大量使用),SEGA在北美推出了Dreamcast遊戲機。Dreamcast價格具有競爭力,部分原因是採用了現成組件,但它還具備比其直接競爭對手Nintendo 64和PlayStation更強大的技術,可以實現更為卓越的遊戲。該遊戲機還配備了56k模擬調製解調器,使得玩家首次可以在家庭遊戲機上進行多人在線遊戲,包括動作解謎遊戲《Chu Chu Rocket》、第一款基於主機的MMORPG《fantasy Star online》和第一款帶有在線語音聊天功能的主機遊戲《Alien Front online》等。

Dreamcast在日本的推出失敗了。由於軟件庫數量較少,並且被即將推出的PS2的陰影所覆蓋,儘管該系統在該地區推出了幾款成功的遊戲,但並未獲得巨大成功。一年後,在西方地區推出的時候,該系統伴隨着大量的第一方和第三方軟件以及激烈的營銷活動。在北美,Dreamcast非常成功,獲得了「史上最成功的硬件推出」這一殊榮,並在第一周售出了50萬台控制台,這在當時前所未有。[16] SEGA幾乎一直保持這種勢頭,直到索尼的PlayStation 2推出。Dreamcast擁有數款當時創新和備受好評的遊戲,包括最早的一款採用單色渲染技術的遊戲之一——《Jet Set Radio 》;《人面魚》,一款通過麥克風與一種魚類生物進行交流的遊戲;一款節奏遊戲,需要使用沙鈴,名為《桑巴沙錘》(Samba de Amigo) 的遊戲;還有《莎木》這款擁有巨大遊戲空間,自由式遊戲玩法,試圖創造詳細的遊戲城市的冒險遊戲;以及第一款真正的3D動作/冒險索尼克遊戲《索尼克大冒險》,這款遊戲因為成為Dreamcast最暢銷的遊戲,售出了250萬份而備受矚目。儘管這些遊戲獲得了好評,但在即將推出的PlayStation 2的衝擊面前,它們未能引起太多公眾的注意。

面臨債務和來自索尼PlayStation 2、任天堂GameCube和微軟Xbox的競爭(儘管微軟當時還未進入視頻遊戲市場),SEGA於2001年正式停產Dreamcast硬件。SEGA為其發佈的最後一款遊戲是NHL 2K2。

轉變為第三方軟件供應商 (2001–2005)[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2001年1月23日,日本經濟新聞社(Nihon Keizai Shimbun )發表了一篇報道稱SEGA將停止生產Dreamcast,並開始為其他平台開發軟件。[17] 雖然一開始官方否認了這一說法,但隨後SEGA日本發佈了一份新聞稿,確認他們正在考慮為PlayStation 2和Game Boy Advance生產軟件,作為其「新管理政策」的一部分。[18][19] 隨後在2001年1月31日,SEGA美國正式宣佈他們將成為第三方軟件發行商。[20]

公司此後主要發展為一個平台中立的軟件公司,被稱為「第三方遊戲發行商」,他們創造的遊戲將在其他公司生產的各種遊戲機上發佈,其中許多是以前的競爭對手,第一個是將Chu Chu Rocket移植到任天堂的Game Boy Advance平台上。

街機遊戲機仍在生產,最初是以Sega NAOMI的名字推出的,隨後推出了Sega NAOMI 2、Sega HIKARU、Sega Chihiro、Triforce(與任天堂和南夢宮合作)以及Sega Lindbergh等版本。

截至2002年3月31日,SEGA連續五個財政年度出現淨虧損。[21] 為幫助 Sega 應對債務,CSK 創始人大川功在他於2001年去世前,給了公司6.957億美元的私人捐款,並與微軟探討出售或合併他們的 Xbox 部門,但談判失敗了。[22] 2003年2月13日,SEGA宣佈計劃與 Sammy 合併 ,但計劃未能實現。還曾與南夢宮、萬代、EA以及微軟再次進行了討論。

隨着向軟件開發的轉變,這對Sega的澳大利亞業務產生了影響。Sega Ozisoft以其現有形式停止運營,Sega Enterprises出售了其在Sega Ozisoft的股份,並於2002年被Infogrames收購。這導致Infogrames首次在澳大利亞設立業務,但決定將其澳大利亞業務更名為GameNation。然後,Sega尋找了一家澳大利亞經銷商,並與當時與卡普空有業務往來的THQ Asia Pacific達成協議。2003年,GameNation更名為Atari Australia,然後向THQ Asia Pacific挑戰在澳大利亞的SEGAIP發行權,但失敗了。2008年初,Sega Corporation宣佈SEGA將重新建立澳大利亞業務,有效地結束了THQ在澳大利亞分銷SEGA產品的業務,並成為Sega Europe的子公司,而不像Atari Australia、Nintendo Australia和THQ Asia Pacific那樣是一個獨立的本地子公司。

在2003年8月,颯美購買了CSK持有的未支付的22%的股份,[23] 颯美董事長Hajime Satomi成為了SEGA的CEO。有報道稱,在颯美董事長的領導下,SEGA的業務重心將放在盈利的街機業務上,而不是虧損的家用軟件開發上。在12月下旬,SEGA發佈了《索尼克群英会》,銷量超過200萬份。這是第一款同時登陸Xbox和PlayStation 2的索尼克遊戲。

The Sega Sammy Holdings logo.

在2004年中期,颯美以11億美元收購了Sega Corporation的控股權,創造了新的公司 Sega Sammy Holdings,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遊戲製造公司之一。隨着合併,SEGA重新吸收了其第二方工作室並開始對其進行重組。Sega RallySpace Channel 5,的創作者水口哲也在SEGA-颯美合併後指出了公司文化的變化[24]

2005年,邁克·海耶斯成為了SEGA在歐洲的負責人。他協助將該公司轉型為第三方開發商。後來,他於2009年成為了SEGA美國的負責人。

在2005年1月25日,Take-Two Interactive關閉了SEGA的Visual Concepts工作室,SEGA稱其為「1.5」開發者。SEGA使用「1.5」這個術語,將其視為第一方和第二方開發者之間的中間狀態:也就是說,雖然是全資擁有的工作室,但不屬於內部開發團隊。Visual Concepts以許多Sega Sports遊戲聞名,包括ESPN NFL Football系列,曾經被稱為NFL2K。此次銷售還包括Visual Concept的全資子公司Kush Games。由於此次收購,Take-Two隨後宣佈啟動出版品牌2K Games。

近況 (2006–present)[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到了2005年底,SEGA在多個部門都經歷了強勁的收益增長。對公司成功的貢獻包括強勁的彈球銷售[25] 和Ryu Ga Gotoku(在亞洲以外的地區被稱為Yakuza)、Mushiking和刺蝟索尼克系列等的銷售。

為了迎合西方口味,他們與Obsidian Entertainment合作,開發了一款基於《異形》系列的新RPG遊戲,該遊戲面向PlayStation 3Xbox 360PC平台。[26] 這個合作是與西方遊戲工作室的一系列合作中的最新一項,包括Monolith Productions的《死刑犯:罪惡起源》、Bizarre Creations的《殺戮俱樂部》以及Silicon Knights(尚未宣佈與SEGA的項目)。

在渴望擁有更多西方吸引力的願望下,SEGA很快收購了英國開發商Sports Interactive,之前他們成功地發佈了《足球經理2005》和《足球經理2006》遊戲,銷售量達到150萬份。[27] 據Sports Interactive的總經理邁爾斯·雅各布森表示,這筆交易價值約為3000萬英鎊(5200萬美元)。[28] 不過,這並不是SEGA收購的唯一開發商,他們還收購了美國的開發商Secret Level。儘管這項交易的條款沒有公開,[29] 但Secret Level在被SEGA收購之前已經開始為PS3和Xbox 360「重新製作一個經典的SEGA系列遊戲」,後來揭示該遊戲是《戰斧:野獸騎士》。

在SEGA不斷擴張其西方業務的同時,於2006年5月8日宣佈,日本SEGA開始幫助著名SEGA開發者和Sonic Team負責人中裕司(以編寫原始《索尼克》和《夢幻之星》著稱)創辦他自己的公司「Prope" (拉丁語意為「在旁邊」和「近未來」)[30] ,其中SEGA提供了10%的創業資本[31] ,並有權決定是否發佈該工作室製作的遊戲。

由於SEGA軟件銷售的持續成功,該公司在 2006 年 5 月 17 日報告稱,截至 2006 年 3 月 31 日的期間,淨利潤增長了 31%,達到 662 億日元(約合 5.77 億美元),同時營業利潤增長了 13%,達到 5532 億日元(約合 48.2 億美元)。[32] 在西方地區幫助 Sega 增加利潤的知名遊戲包括《刺蝟夏特》(售出一百多萬份)[33] 和《索尼克滑板競速》;而在日本,像《如龍》、《甲蟲王者》和《大腦訓練》等遊戲銷量仍然強勁。

儘管SEGA似乎準備繼續增加利潤,但公司報告稱,截至2006年6月30日的利潤出現了巨大下降,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3%。公司的淨收入從一年前的9830萬美元下降到該期間的712萬美元,總銷售額也從9.265億美元下降到8.091億美元,[34]報告稱,利潤下降是由於其老虎機部門沒有重大的新產品發佈所致。

儘管如此,Sega在11月份報告稱,截至2006年4月至9月期間的利潤大幅上漲52%,與去年同期相比。[35] 公司的軟件銷售也增加了575萬份。其中,176萬份在日本銷售,159萬份在歐洲銷售,236萬份在美國銷售,其他地區銷售了30,000份。[36] 一些遊戲據說表現良好,特別是任天堂DS的《超級猴子球》(Super Monkey Ball: Touch & Roll )和Xbox 360的《足球經理2006》銷售良好。雖然SEGA在2006年表現更好,但他們將截至2007年3月的年度預測下調了20%,預計利潤為5.367億美元,低於最初的6.567億美元。

2007年8月26日,IGN澳大利亞宣佈SEGA將在澳大利亞重新建立自己的業務,結束THQ亞太地區在澳大利亞代理SEGA產品的業務。儘管SEGA Ozisoft和NAL之前是澳大利亞遊戲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但SEGA Australia與Nintendo Australia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SEGA澳大利亞目前不在新西蘭分銷,而是像大多數其他澳大利亞出版商一樣,選擇讓零售商負責分銷,例如EB Games Australia和Kmart。

為繼續在西方市場發佈更多遊戲,SEGA於9月份與New Line Cinema達成了合作夥伴關係,為電影《黃金羅盤》開發了遊戲, [37] 並與福克斯合作開發了兩款基於《異形》系列電影的新遊戲。[38]SEGA隨後指定備受好評的開發商Gearbox Software開發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異形:殖民軍》),並指定Obsidian Entertainment開發基於該流行電影系列的角色扮演遊戲,適用於PlayStation 3、Xbox 360和PC平台。然而,後者由於未公開的原因被SEGA取消。不過,《異形:殖民軍》由Gearbox繼續製作,並於2013年2月12日發行。此外,SEGA還出版了來自獨立工作室(如白金工作室)的遊戲。

Sega還設計了一個名為PlaySEGA的在線Flash遊戲網站,其中包括原創遊戲和經典遊戲的移植版。[39] 該網站的用戶可以獲得不同數量的「PlaySEGA Rings」,用於自定義和裝扮他們的遊戲角色,或參加每周的現金抽獎活動。

在2009年2月10日,SEGA批准了兩種控制器設計的專利,一種看起來類似於帶有觸摸屏設備的SEGA Saturn 3D手柄,另一種則類似於SEGA Mega Drive 6鍵手柄。[40] SEGA還在2009年7月7日批准了一個用於USB閃存存儲卡和硬盤的專利。[41] 由於這些專利,有傳言稱SEGA將在2010年或2011年基於Ring硬件發佈新的家用遊戲機。還有傳言稱將推出"Dreamcast 2"和"Sega Phoenix",但SEGA對這些都沒有官方聲明,這些都只是謠言。SEGA宣佈已經聘請一家公司生產一款名為"Sega Zone"的授權遊戲機。這是一款更新版本的Zone 40(在歐洲銷售),包含20個經典SEGA遊戲和30個其他遊戲,其中16個遊戲支持運動控制。該系統不會運行未隨系統一起提供的其他遊戲,是一款即插即用的界面。包裝將附帶兩個類似於Wii遙控器的控制器。該產品將在夏季發佈,價格為50英鎊(約80美元)。這是一個官方SEGA授權的產品,不是由SEGA官方設計的遊戲機,也不是傳聞中的Ring-edge遊戲機。

2013年5月17日,任天堂宣佈與SEGA達成了全球性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發刺蝟索尼克系列遊戲。接下來的三款遊戲(索尼克失落世界,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索契2014冬季奧運會索尼克音爆: 崛起之詩/索尼克音爆:破碎水晶 )將只在任天堂主機(Wii UNintendo 3DS)上發佈。同時,SEGA歐洲分部宣佈,這三款遊戲在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發行和分銷權將由任天堂負責。但是,SEGA在北美和日本發行了《索尼克失落世界》。2019年5月17日,SEGA和SEGA HARDlight公開支持LGBTQ+社群。[42]

圖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文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SEGA | 索尼克 Wiki | Fandom
  2. 2.0 2.1 "Corporate History". Sega of America. 199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December 2008. Retrieved 5 August 2018.
  3. Loguidice, Bill; Barton, Matt (24 February 2014). Vintage Game Consoles: An Inside Look at Apple, Atari, Commodore, Nintendo, and the Greatest Gaming Platforms of All Time. CRC Press. p. 169. ISBN 1135006504. {{cite book}}: Check |author-link1= value (help); Check |author-link2= value (help); External link in |author-link1= and |author-link2= (help)
  4. "Periscope [Coin-Op] Gun Game by Sega Enterprises, Ltd. [Tokyo, Japan]". Arcade Hi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 November 2013. Retrieved 5 August 2018.
  5. Wyatt, Edward (6 October 1999). "Martin Davis, 72; Created Modern Paramount". The New York Time. Retrieved 22 April 2022.
  6. "Pollack, Andrew Sunday (4 July 1993). "Sega Takes Aim at Disney's World (Page 4 of 4)". The New York Time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 May 2013.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7. Horowitz, Ken (28 April 2006). "Interview: Michael Katz". Sega-16. Retrieved 28 March 2009.
  8. Horowitz, Ken (18 February 2005). "Tom Kalinske: American Samurai". Sega-16. Retrieved 28 March 2009.
  9. 9.0 9.1 Boutros, David (4 August 2006). "A Detailed Cross-Examination of Yesterday and Today's Best-Selling Platform Games". Gamasutr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9 February 2008.
  10. A History of Home Video Games from Atari to Xbox, Playstation and Wii "A History of Home Video Games from Atari to Xbox, Playstation and Wii". The Game Console. 2006. Retrieved 4 August 2018. {{cite web}}: Check |url= value (help)
  11. "About Sega". PlanetDreamcast. 199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5 August 2000.
  12. Buchanan, Levi (11 June 2008). "The SEGA Channel". IG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7 February 2014. Retrieved 4 August 2018.
  13. "Reverse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8 February 2003. Retrieved 4 August 2018.
  14.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ce2.coos-bay.k12.or.us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15. Johnston, Chris (27 May 1997). "Sega, Bandai Merger Canceled". GameSpot.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July 2015.
  16. Barr, Adrienne (2002). "Sega Dreamcast (HKT-3020)". VidGam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1 July 2004. Retrieved 5 August 2018.
  17. Justice, Brandon (23 January 2001). "Sega Sinks Console Efforts?". IG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June 20003.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archivedate= (help)
  18. "弊社ドリームキャスト事業に関する一部の報道について". Sega. 24 January 200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 December 2007.
  19. Gantayat, Anoop (23 January 2001). "Sega Confirms PS2 and Game Boy Advance Negotiations". IGN.
  20.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SegaRestructure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21. "Analysts say Sega taking its toll on CSK's bottom line". Bloomberg. Taipei Times. 13 March 2003. p. 1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 April 2003.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22. Gaither, Chris (4 November 2001). "Microsoft Explores A New Territory: Fun (Page 2 of 5)". The New York Time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4 May 2013.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23. Niizumi, Hirohiko (10 June 2004). "Sammy merging with Sega". GameSpot.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June 2004.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24. {{Cite web|author=Kikizo Staff|url=http://archive.videogamesdaily.com/features/tetsuya_mizuguchi_iv_oct05_p1.asp%7Ctitle=Tetsuya Mizuguchi Interview 2005|date=13 October 2005|accessdate=13 August 2008.
  25. "Notice of Adjustment to the Forecasts of Whole-Year Operating Results for the Year Ending March 31, 2006" (PDF). Sega Sammy Holdings. 31 March 200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5 September 2007.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26. Bramwell, Tom (23 March 2006). "SEGA signs Obsidian for next-generation RPG".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October 2007.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27. Bramwell, Tom (4 April 2006). "SEGA acquires Sports Interactive".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4 September 2006.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28. GamesIndustry.biz staff (4 April 2006). "Sega deal is worth "circa GBP 30m" - Sports Interactive boss".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7 June 2006. Retrieved 4 August 2018.
  29. Gibson, Ellie (4 April 2006). "SEGA establishes new internal development arm in US".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December 2007. Retrieved 4 August 2018.
  30. "株式會社プロペ 公式サイト".
  31. Gibson, Ellie (8 May 2006). "Sonic creator sets up new studio with help from SEGA".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March 2007.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32.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PDF). Sega Sammy Holdings. 16 May 200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 December 2007.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33. Loughrey, Paul (17 May 2006). "Sega Sammy reports 31 per cent rise in profits".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October 2007.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34.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PDF). Sega Sammy Holdings. 28 July 2006.
  35.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PDF). Sega Sammy Holdings. 10 November.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6 January 2007.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date= (help)
  36. Martin, Matt (13 November 2018). "Sega Sammy sees 52 per cent profits rise". Games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4 April 2008.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18.
  37. http://web.archive.org/web/20061109161314/http://www.sega-europe.com/en/NewsStory/1293.htm
  38. "ALIEN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6 January 2007.
  39. "PlaySEG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January 2010.
  40. "Controller and expansion unit for controller".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August 2009.
  41. "Card stack reader, card thereof, card cas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d, game machine using the sam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on which game program is recorded".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7 December 2009.
  42. "SEGA HARDlight on Twitter". Twitter. 17 May 2019. Retrieved 17 July 2019.

站外連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